李克强:高度重视当前物流不畅对经济循环的影响

据新华社4月11日报道,4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江西主持召开部分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分析经济形势,对做好下一步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提出要求。






4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江西主持召开部分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分析经济形势,对做好下一步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提出要求。来源:新华社

会上,江西省委书记易炼红、省长叶建春发了言,辽宁省长李乐成、浙江省长王浩、广东省长王伟中、四川省长黄强通过视频发言。大家汇报了本地经济运行情况和对下一步走势的看法,并结合实际对国家政策等提出建议。

李克强说,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既要看到我国经济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拥有很强韧性,坚定信心,又要高度警惕国际国内环境一些超预期变化、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正视和果断应对新挑战。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增强工作主动性前瞻性,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稳住经济基本盘,保障基本民生,深化改革开放,以稳就业稳物价支撑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李克强指出,要增强紧迫感,抓紧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举措,退税减税降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专项债发行使用、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支持企业稳岗等政策的实施,都要靠前安排和加快节奏,上半年要大头落地,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在帮扶市场主体渡难关上产生更大政策效应。






李克强强调,要抓住关键,有力有效应对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扎实抓好春耕生产,做好农资保供稳价和末端配送,绝不能延误农时,确保全年粮食丰收,夯实稳物价的基础。各有关方面要着眼大局、强化协调,保障电力煤炭等能源稳定供应,加快释放国内先进煤炭产能。高度重视当前物流不畅对经济循环的影响,加强地区间、部门间衔接,确保交通骨干网络、港口等有序运行,畅通国际国内物流,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关键环节、重点企业,要采取“点对点”帮扶措施。

李克强指出,要加强对外部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的跟踪研判,及时研究制定应对预案,稳定市场预期。根据需要,研究采取更大力度的政策举措。地方特别是基层距离市场主体近,要掌握最新情况,挖掘自身政策潜力,对困难大的行业、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因地制宜实施针对性强的帮扶举措。

李克强说,越是困难多,越要为市场主体提供好的营商环境。要深化改革,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以市场化法治化办法营造稳定透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防止和纠正出台不利于市场预期的政策。要扛好保就业保基本民生的责任。狠抓就业促进和服务,及时把失业人员补助发放到位。做好受疫情影响群众生活必需品供应,保障就医需求,对遇困群体予以救助,兜牢民生底线。


经济下行压力骤增 李克强频发警示信号

要高度警惕国际国内环境一些超预期变化,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正视和果断应对新挑战,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上海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形势汹涌、舆论关切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仕途是否会因此收到影响的同时,中国的经济下行压力也骤然加大。

4月11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江西主持召开经济形势部分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再次就中国的经济形势发出警告,透露了中国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信号。李克强要求各地方领导层增强紧迫感,保持中国经济基本盘的稳定。

四天之前的4月7日,在国务院举办的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上,李克强已经发出类似的警告之词:“当前世界局势复杂演变,国内疫情近期多发,有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对经济平稳运行带来更大不确定性和挑战。”被邀请参加会议的中国经济学者也透露,会议内容主要就是讲问题,提对策建议,不是去说成绩,李克强鼓励与会人员讲真话“直面困难”。







当天除了正在上海督战疫情的孙春兰,中国国务院另外三位副总理韩正(政治局常委之一)胡春华和刘鹤均出席会议;四位国务委员中,除了中国国防部长魏凤和,专职国务委员王勇、担任国务院秘书长的肖捷、担任公安部长的赵克志,以及中国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也都参加了会议。

中国经济媒体4月9日援引参加7日会议的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透露的消息称,李克强对很多事情,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层面,都从不同渠道掌握了解信息。李克强在与企业家代表交流相关行业情况时,对行业的具体困难与问题如数家珍,“大家可能担心高层未能了解当前形势的具体情况,但实际上他对各行各业的情况应该是很了解的。”

近几年来,在中国社会民族主义思潮有抬头趋势,许多人对中国国情存有虚幻想像。作为中国经济运行的总舵手,李克强一直扮演着“直面挑战,频敲警钟”的角色。

比如2020年,中国全面脱贫接近尾声,民间出现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自满情绪,当年的中国全国两会闭幕后的记者会上,李克强讲出“大实话”:“6亿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他们平均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将中国民间舆论视线从想像拉回现实,警醒诸如“厉害了,我的国”这样的虚幻狂想。



一个月前的3月11日,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在自己的最后一次总理记者会上,李克强继续保持这种对中国经济面临挑战的忧虑状态。他说,“今年是本届政府最后一年,也是我担任总理的最后一年。困难和挑战依然很重,”虽然这场记者会问题覆盖多个方面,但满屏可见“困难和挑战依然很重”。

不仅近期关于“突发因素超出预期”的警告,2021年年底中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结论,也和李克强的多次调研息息相关。

2021年11月22日,距离当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有一个月,李克强就对中国经济形势频发警示信号。当时在上海考察的李克强召开了一次部分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针对中国当时的经济情况,李克强警告称,中国发展遇到的新挑战交织叠加、超出预期。



2021年11月22日,李克强在上海主持召开部分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分析经济形势。(新华社)



四天前的2021年11月18日,李克强在中南海国务院第一会议室,也召开了一场针对经济形势的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当时李克强称,2021年以来中国发展遇到疫情多地散发、严重洪涝灾害、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电力煤炭供应一度紧张等多重挑战。李克强当时的讲话,被解读为预示2022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很可能继续存在甚至加大。

尽管中国2022年1月至2月宏观经济数据表现良好,但3月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深圳、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扩散蔓延,中国多地防疫政策纷纷收紧,对中国3月以及一季度经济增长造成影响,多家机构调降对于中国2022年二季度和全年经济增速预测。



上海因为疫情的停摆,将对整个中国的进出口产生巨大影响,不论对于长三角,还是对于整个中国经济,对于实现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5.5%的目标,都至关重要。图为2022年3月29日,疫情防控下的上海浦东。(视觉中国)



前文提及的经济学家汪涛预计2022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速为4.2%。高盛经济研究报告指出,3月最后两周高、中风险地区城市占到中国GDP的三分之一,对疫情实施严格限制的省份生产中断;一些省份暂停外出就餐服务,对消费的打击可能更大。不过因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受疫情影响或较小。对于此番疫情重灾区的上海,ING银行最新发表的评论认为,假如上海的封城措施只在整个4月持续,估计上海的GDP将损失6%,并对中国全国GDP带来2%的损失。该行并将中国今年第二季的GDP同比增速预测,由原来的5%降至4%,全年预测则由4.8%调低至4.6%。

正如中共体制内经济学家所透露的,中共高层对目前中国经济形势面临的压力并非不了解。高层压力已经体现在近期的考察动态上。不仅李克强4月11日离京考察江西,督促各地政府大员要稳定经济基本盘面。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也于4月10日离京到海南考察,官方报道称,习近平在海南省三亚市“先后考察了崖州湾种子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了解海南支持种业创新、发展海洋科技等情况”。

推荐阅读